close

 金庸:
「中國人結交朋友,很重視『知己』的觀念。
  要互相了解而志趣相投,那是最重要的,不一定需要長時期的結交。

  《史記》中說:『諺曰:白頭如新,傾蓋如故。』
    如果互相意見不投合,即使從小大家作朋友做到大家白了頭髮,仍如新相識的陌生人一樣;
    如果意見一致,即使是道路上初次相逢,停下來隨便談談,也可以成為老朋友,
    正所謂:『酒逢知己千杯少,話不投機半句多。』」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艾特馬托夫:
「老人們常感嘆說沒有對談者,沒有可以交心的對象。
 『身邊到處都是人,卻沒有可以交談者,這是怎麼回事呢?』
    當時我感到不可思議,
    但是我現在終於明白老人們的心情,
    那是一種可望找到交心的對話者。
    
   遲早我一定會找到那樣的對談者,
   我的心中開始構思那種我想找的對話者─
   比自己更明確,更正確的理解,能夠幫助(我)獲得良知的人。」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池田大作:
「『知己』是讓人開心的話語。
      它並非勾結,也非利害關係,
      而是丟棄一切的『裝飾』而還我本來面目,坦誠相對。
      這實在是一個美麗的名詞,閃耀著人性的光輝。」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知音

在山之濱,水之湄,士大夫俞伯牙與山野樵夫鍾子期相遇,
琴韻丁冬聲裡,瀰漫著巍巍高山,浩浩江水,意境開闊吞吐萬物,
高山巍峨,流水浩瀚,樵夫鍾子期聽懂了俞伯牙的琴意,歌聲相和。
  
俞伯牙把鍾子期引為人生知己,因為音乃心之聲,聽懂他的琴意,
就是明白他的靈魂,這是知音。
後來二人不但是知音,還成了終生摯友,
鍾子期早亡,俞伯牙悉知以後,
在鍾子期的墳前撫了平生最後一支曲子,
然後盡斷琴弦,終生不復鼓琴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看畢以上之文,余不禁嘆曰:
但求一二知交,此生足矣
但知音難求,何時方能見上一見,挑燈夜談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ffee1230 的頭像
    coffee1230

    有所思

    coffee12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